用最专业的眼光看待互联网
立即咨询你的声音,我们愿意听见;
你的关切,我们一同看见。
新江苏评论员 苏立心
甲辰龙年到,有关“龙”的讨论持续高涨。前几日,对于“龙”到底该怎么翻译的问题引发网络热议,“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”的话题更是冲上了热搜榜第一。
透过社交媒体,从网友们分享的国内外龙年活动现场可以看到,很多“龙”不再翻译为“Dragon”,而是选择了一个同中文发音更相近的单词“Loong”。
不少人好奇,这个“Loong”究竟从何而来?
其实,“Loong”并非新翻译。“Loong”的最早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,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其著作中提到了中国的龙,他在注音时用的就是“Loong”,但在其后的解释和翻译中仍沿用了“Dragon”这个词。
而“Dragon”被当作龙的翻译,由来已久。至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就有国内学者指出龙和“Dragon”不宜互译。其中的原因很简单,中华文化中的龙和西方语境中的dragon,有着显著差异。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,“龙”的英译被注入了新的认知,dragon的语义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。当语言发生变化,语义呈现出流动,文化便开始糅合。
“现在这个loong更符合中国龙的含义”“用音译loong比dragon好,可以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”“loong既兼顾了英语的发音,也兼顾了龙的象形”……从网络上的留言来看,将龙翻译为“Loong”,正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。
mk体育官网登录入口那么,大家为什么会对“Loong”这个词如此认同呢?对此,有网友评论,“龙年好像是所有中国人的本命年。”诚然,龙文化蕴藏的奋发图强的精神,一直流淌于每个“龙的传人”的血脉之中。
另一方面,关于“龙”的英译,正逐渐在社会大众的文字应用中催生新的选择和标准。就拿“Loong”来说,它虽是个英文单词,但从外形上看却颇具汉字的神韵。l像龙头,oo俨然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,ng好似龙身和龙尾。词语的词义是一种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结果。
正如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《普通语言学教程》一书中所说,事实上,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,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,或者同样可以说,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。这就是为什么语言这种最复杂、最广泛的表达系统,同时也是最富有特点的表达系统。为何网友们支持将更具中国特色的“Loong”作为中国文化中“龙”的英文翻译也就容易理解了。
此外,龙译成“Loong”背后,更重要的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的体现,越来越多的“中国龙”等传统文化符号已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。
有媒体甚至认为,loong的背后是语言新“国潮”。
汉语中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有名词,采用音译的翻译方式,不仅比较巧妙且最为常见。譬如,功夫(kungfu)。上世纪80年代,《少林寺》《霍元甲》等武侠影视剧热播,中国武术便被赋予了更多民族的、文化的内容。伴随着这股武术热,功夫(kungfu)也逐渐走出国门,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亮眼标签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音译或是讲好“中国故事”的重要语汇。
事实上,比翻译之变更关键的是积极、主动讲好“Loong”的故事,真正做到让这个单词,连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、丰富意象等被更多的人接受与熟知,使龙成为全世界都喜爱的文化符号。
相信随着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,会产生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音译词汇。也期待看到越来越多作为文化符号的音译词汇,为塑造、展现和传播新时代的中国形象发挥更大作用。
地址:六盘水市曲颗城328号